中共龙岩市委 龙岩市人民政府 龙岩军分区
(2017年6月6日)
今天,省级双拥模范城(县)考评验收组莅临我市,开展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考评验收。受林国耀书记、林兴禄市长的委托,我代表市委、市政府、龙岩军分区汇报我市近4年来双拥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通称闽西。东临厦门、漳州、泉州,南邻广东梅州,西连江西赣州,北接三明,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现辖新罗区、永定区、漳平市和上杭县、武平县、长汀县、连城县,134个乡(镇、街道),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人口309万。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5.7亿元,居全省第5位;财政总收入266.1亿元,居全省第5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1.4亿元,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08元,增长7.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9元,增长8.7%。
龙岩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全国唯一所辖县(市、区)全部为中央苏区县的设区市,也是古田会议和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地。全市在册革命烈士2.36万人,占全省53.6%,开国将军68位,占全省82%,现有优抚对象1.83万人、“五老”人员1697人、退伍军人10多万人,辖区内共有 15个团以上建制的驻军单位。近年来,龙岩市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双拥优良传统,聚焦实现中国梦和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部队战斗力有机结合起来,扎实巩固原有创建成果,全面落实拥军优属政策,实现了双拥创模工作特色更鲜明、成效更显著。龙岩市连续4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连城县连续3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县”,上杭县连续2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县”。2009年、2013年龙岩市及所辖7个县(市、区)同时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县)”,两度实现“满堂红”。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责任,健全双拥工作机制
龙岩市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把双拥工作当作一项事关战略全局的政治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统筹考虑、同步推进,确保了双拥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一是健全双拥工作网络体系。市级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均成立拥军优属工作领导小组,各驻岩部队均成立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44个市直单位安排了双拥工作联络员,所有乡镇(街道)、村(居)委会都明确具体人员负责双拥工作,国网龙岩公司、长汀盼盼食品公司等一批企业也设立了双拥机构。全市上下形成了党政军领导挂帅、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行业单位积极参与的双拥工作网络体系。
二是推进双拥工作制度化建设。坚持“五个纳入”的原则(即:把双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政府决策机制,纳入全市精神文明评比范围,纳入政府绩效管理考评),先后制定出台《双拥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党委议军会议制度》《军地协调会议制度》《军地互访制度》《军地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每年定期召开市委常委议军会议研究解决部队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军地各级在出台重要政策规定或启动重大建设任务前主动联系、及时通报,形成了高效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
三是加强军民融合工作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相关市领导、军分区领导为副组长的龙岩市军民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并建立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协调解决问题。同时,将军民融合工作列入市对县绩效管理考评内容。
(二)加强宣传,营造浓厚双拥氛围
把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作为基础工程,充分利用闽西苏区的红色资源优势,实施“整合红色资源、打造双拥文化、增强教育功能、彰显特色优势”的创建战略,形成了阵地教育、媒体宣传、全民教育“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模式。
一是夯实双拥宣传阵地。先后投入8亿多元实施革命旧址保护维修和陈列改版工程,建成3个国家级、13个省级、30个市级、86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年接受教育人数100多万人次。同时,精心打造新的宣传教育阵地,进一步完善烈士纪念设施,相继建成连城松毛岭战役纪念碑、开工建设何叔衡纪念园。目前全市现有零散烈士纪念设施94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完成量居全省前列,7个县(市、区)均建有烈士陵园,大部分乡镇建有烈士纪念设施和零散烈士墓集中安葬点。
二是打造双拥文化品牌。传承弘扬苏区双拥传统,实施双拥文化宣传工程,打造具有闽西特色的双拥文化品牌。近年来先后举办了龙岩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 “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烈士档案主题联展, “缅怀先烈,长城旌旗红”书画展活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征文等活动,协助拍摄了《古田会议》、《绝命后卫师》、《红色摇篮》、《红军走过的地方——几代人的水土保持战》等一批红色文化影视作品。2013年以来向《人民日报》《中国双拥》《中央七套》《福建爱国拥军》等国家、省市主流媒体投稿,共上稿130余篇;今年在《闽西日报》开设“红土双拥杯·纪念建军90周年”双拥诗歌、散文、征文专栏,目前已刊登优秀文章32篇。同时,加强双拥理论研究,组织开展“双拥从闽西中央苏区开始”课题调研,完成了《闽西中央苏区双拥工作专题资料汇编》编印工作。
三是推进国防教育全覆盖。根据不同群体的年龄差异、文化素质和职业特点,构建了三个国防教育层次。第一个层次以中小学生为主。全市各中小学校将国防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做到进课表、进课堂、进教材,通过进行国旗、国徽、国歌和党旗、军旗知识的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对党和国家、对人民军队的感情。第二个层次以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为主。将国防教育作为党政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国防法律法规、国防义务、国防常识宣传教育,增强机关干部职工的国防意识。第三个层次以党员领导干部为主。将国防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积极邀请军地领导或专家学者来岩开展国防知识讲座;由市党政军领导带队,每年清明节前往广西桂林祭奠湘江战役牺牲的红军英烈,前往松毛岭战地遗址祭奠松毛岭战役牺牲的红军英烈,每年烈士纪念日前往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走访慰问军烈属。
(三)同心协力,军民融合共同发展
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新古田会议”召开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中央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决策部署要求,将军民深度融合作为促进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先行先试、强化对接,军民融合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聘请中船重工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编制了《龙岩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重点发展专用车、光电、新材料三大军民融合主导产业,并明确了具体工作措施。在认真研究中央、省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梳理编印《军民融合政策汇编》和《军工集团家族谱》,努力争取一批国家级军民融合项目在闽西布局。在2016年制定出台《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一条措施》、兑现600万元军民融合专项扶持资金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扶持政策,更好支持项目落地、军民协同创新和企业开拓军工市场。
二是推动项目合作。立足本地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认真了解军工企业主营业务和军工科研院所研究方向,精准策划项目、推动对接合作。2015年以来,全市共与部队、军工企业签约99个项目、总投资466.3亿元;其中今年以来签约项目3个、总投资10亿元。同时,对军民融合签约项目实施分类管理、重点跟踪,全力助推项目落地。截至目前,全市签约的58个军民融合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26个(其中7个项目投产),总投资148.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9.1亿元;30个技术合作项目已实施21个,技术转化率达70%;11个民品参军项目,累计实现销售额21亿元。
三是拓展合作领域。实施基础设施共建。先后完成10个国防交战项目,建成“五纵四横一航线”交通网络;推进冠豸山机场扩能改造,实现机场军民两用,投入8000多万元完成“人防”结建工程43万平方米。推动后勤保障共享。开创性在每个县(市、区)建立一支由30人组成的民兵应急值班分队,加强与地方公安武警联训联演联动,建成了一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拳头力量。畅通民品参军渠道。分类理清企业申请参军资质的需求,强化系统资质培训,帮助企业获得“四证”或进入军队物资供应商库,目前全市已办理3本国军标质量体系证书、2本保密资格证书;指导企业开发符合部队需求的产品,主动邀请部队采购单位、军代表来岩考察,目前全市已有12家企业进入行业供应商库,35家企业生产的专用车、机械配件等八大类产品供应部队、军工企业,累计销售21亿元。
(四)落实政策,提高优抚安置水平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优抚安置工作,以抓好各项优抚安置政策落实为重点,广泛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以办实事、解难题为目标,推动各项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不断提高优抚对象待遇。完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2013年以来全市投入自然增长机制经费3144.64万元,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率达4%以上。提高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水平,2013至2016年发放重点优抚对象个人门诊资金1009.4万元、医疗补助资金3700.87万元,综合住院报销或补助比例达80%。落实优抚对象住房优待办法,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19.35万元,帮助540户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了住房困难。严格执行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的“三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时间、统一发放),2013年以来共发放8916户农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44854万元、1339户城镇义务兵家庭优待金38498万元。
二是积极做好安置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拥军优属工作的实施意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有效合力,切实解决官兵“后路”、“后院”、“后代”问题。2013年以来,全市共安置转业官兵172名,安置率达100%;接收退役士兵6980人,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100%落实岗位;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金201.03万元、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金102.95万元、地方性经济补助金8585.63万元;采取市场就业、岗位招考、指令性安置就业相结合的安置办法,切实解决军人随军家属安置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部队随军家属和退役士兵就业服务月”活动,为军人随军家属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2013年以来共解决随军家属就业58人;出台《龙岩市贯彻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的实施办法》,将烈士、军人子女入学优惠政策落实细化到招生方案中,2013至今全市共安置部队子女入学605人,现役军人和烈士子女入学全部享受优待政策。
三是全面落实维稳责任。发挥政法委牵头抓总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进一步落实维稳机制。民政、住建、人社、卫计、财政等部门认真落实兑现优抚安置、住房优待、社保、医疗等政策,并负责做好政策解释,靠前做好思想疏导和化解工作;公安部门积极做好情报调度、调查取证、约谈稳控工作;国安部门密切关注挑头人员,及时掌握并通报信息。按照“属地管理”,将涉军群体特别是参战退役人员的维稳责任层层分解,将属地涉军人员特别是“挑头人”稳控在当地,及时了解掌握动向并通报信息,靠前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
(五) 协作共建,促进军地同步发展
通过办实事、共建设,加强军民联系协作,营造“军爱民、民拥军”的社会氛围,实现部队官兵与人民群众互帮互助,不断加深军民鱼水情谊。
一是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驻岩部队15个团以上单位、2个营级单位均与地方有关单位(部门)建立了共建共学对子,全市共有拥军优属服务站、服务小组3856个,军民(警民)共建对子360对,70%以上的军民共建单位被评为县(团)级以上文明单位或先进单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教育文化共建方面,城区各学校与驻岩部队积极开展共建联谊,千方百计为随军子女就学提供便利,创造良好学习环境。龙岩二中与73882部队共建27年,长期坚持共建文明校园和文明军警,培育校园文化和军营文化;全市50余所小学建立少年军校,驻军部队官兵坚持为全市各中小学学生进行义务军训;市消防支队平均每年开展社会单位培训70余场次,指导辖区单位开展疏散逃生演练47场次。在司法共建方面,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组织各地人民法院与驻地部队开展“结对子法治共建”活动,向军人军属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畅通涉军维权诉讼绿色通道,及时为部队官兵答疑解惑,持续开展“法制讲座进军营”“阳光司法进军营”等活动。在医疗卫生共建方面,市卫计委与龙岩军分区后勤部、武警龙岩支队共同制定出台龙岩市军警地医疗保障协作实施细则》,签订共建协议,建立了军警地医疗保障协作机制;空军连城场站部队成立“学雷锋服务小组”,长期坚持为驻地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全力支持驻地部队建设。在每年春节和“八一”前夕,市四套班子成员带领市直有关部门前往驻岩各部队慰问,深入了解、收集和掌握官兵实际情况和遇到的困难,想方设法帮助官兵解决问题。2013年至2016年,市本级财政支持军分区、消防、武警、森警、陆军预备役后勤保障旅等部队建设项目资金达3.01亿元,投入科技拥军经费3382万元,通过落实军事项目优先优惠政策,免除龙岩市武警支队整体搬迁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133万余元;2017年以来市财政已投入驻岩部队建设资金879万元,计划再投入3200万元用于驻岩部队基本建设及设备购置。
三是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驻岩部队官兵在完成战备、训练等各项任务的同时,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建设“第二故乡”为己任,积极投入到地方各项建设中,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支持地方建设中当先锋。2014年龙岩军分区制定下发《关于支持闽西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实施10项工程的意见》,组织开展“1+1”扶贫帮困和捐资助学活动,每个团级单位重点帮扶一个贫困村,团以上干部重点办法一名贫困生;先后投入和协调资金800余万元,帮助兴建村部16个,援建学校5所,资助贫困学生156余人,结对帮扶困难群众200余户;帮助8个贫困村修筑拦河坝、打灌溉井等60余段(个),修建公路20余公里,协调发展项目8个;联合东部战区陆军部队、省军区,先后组织1.09万余名官兵来岩植树造林。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打头阵。驻岩部队官兵以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己任,2013年以来累计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6万余人次,扑救火灾1300余起、抢险救灾5500余起,出动车辆1万余辆次,抢救被困人员3万余人,疏散人员20万余人次,抢救财产价值近3亿余元。特别是在2015年连城“7·22”特大洪灾中,驻闽和在岩部队快速反应,迅速调集2840名官兵深入灾区奋力抢险救灾,紧急转移群众13.2万人,全力抢修水毁设施、清理垃圾淤泥和搞好卫生防疫,为当地群众抗灾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赢得了宝贵时间、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今后努力方向
我市双拥工作取得的这些成绩离不开省市领导和驻闽部队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帮助,离不开驻岩部队的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但我们也深知,与上级的要求、部队的期盼相比,我市的工作还有一段距离。今后我们将以此次考评验收为契机,针对创建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方式,继续巩固和加强军地军民团结,推动双拥工作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在思想认识上有新高度。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宣传教育,重点引导各级党政领导牢固树立“双拥就是政治,双拥就是大局”的意识,把双拥工作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做到部署工作时不忘双拥、安排财政预算时不忘双拥经费、改善群众生活时不忘驻军官兵,带头参加重要双拥活动,带头为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双拥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双拥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是适应社会需要,在政策法规上有新进展。抓紧完善双拥政策法规及制度,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军地双方定期会诊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依法协调的力度,在解决军民普遍关注的重难点问题上下功夫。比如,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和随军家属就业安排、相对偏远地区军人子女就学难的问题,以及部分优待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的问题。
三是妥善处理上访问题,在涉军维稳上有新方法。对上访老兵要做好有关政策的解释工作,讲清政策,耐心化解其心中困惑,以免激化矛盾;加大力度为生活困难老兵解决实际问题,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
四是加强军地密切合作,在共促共建上有新面貌。充分调动党政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切实解决部队实际困难,全力维护军人军属切实利益,尽心尽力丰富官兵物质文化生活。调动驻地部队参与地方建设的积极性,大力支持我市全面实施“三大战略”、深入打好“三大战役”,在急难险任务中勇挑重担。通过军地双方互帮互促,协同推进双拥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实现“军地和谐一家亲、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目标。